恰恰只有一个镜头,才给观众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。
《生死关头》不仅是第一部有声电影,而且还是第一部彩色电影,这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,也刷新了观众对于俄罗斯的认知。
谁说俄罗斯的科技落后来着,俄罗斯可是全世界最先把装甲战车和飞机应用于战场的国家。
俄罗斯人的野蛮,是人类在艰苦环境中不屈精神的最佳体现。
对比欧洲各国虚伪的政客,已经开始有评论家用“坦率”和“不屑同流合污”来形容经常在国际联盟大放厥词的小尼古拉。
以前俄罗斯大公在欧洲各国民众心目中的形象,可都是和“野蛮”、“奢侈无度”、“荒诞不经”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的。
《生死关头》中呈现的俄罗斯是完美的乌托邦形态,文官不贪财,武官不怕死,普通人即便面对绝境也会保持乐观顽强精神,充分体现了俄罗斯人的精神内核——
或者说是俄罗斯人向往的精神。
电影中肯定有一些情节是虚构的,但艺术本来就源于生活高于生活,面对质疑,自有大儒辩经。
《生死关头》在欧洲各国上映后,俄罗斯又迎来一波入籍高峰。
这两年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国家,对于俄罗斯的新闻审核极为严格,尤其俄罗斯针对普通人的各种福利,在欧洲国家看不到任何报道,民众想要了解俄罗斯,只能通过其他途径。
《生死关头》就像一场盛宴,将精心包装之后的俄罗斯推荐给沙漠中饥渴难耐的旅人,根本没有人能拒绝这种邀请。
欧洲人对于国家的感情其实是很淡薄的。
华人提及东大历史,动不动就是四大发明,上下五千年,我们祖先用筷子不用刀叉是因为嫌弃刀叉太粗鲁,你们祖先不用刀叉是因为你们不会造。
欧洲人的历史乏善可陈,整个中世纪用黑暗时代四个字就可以一笔带过,一直到文艺复兴——
呵,从来没有拥有过的东西,复兴又从何谈起呢。
这就是欧洲拼命贬低东方历史的原因。
我祖上没有的东西,你也不能有。
乔治有时候不得不佩服欧洲人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能力,明明是因为分赃不均引发的世界大战,都能解读成正义对邪恶之战,都不用说几千年,这才短短几年前的事,都能颠倒黑白。
当然乔治也没有嘲笑欧洲人的资格,因为俄罗斯也正在做同样的事。
英波石油公司倒闭后,波斯石油开采陷入停滞。
并非没有人想接手油田,多家英国企业主动和波斯政府接触,希望继续开发波斯石油。
连洛克菲勒都忍不住想插一脚,主动和德米特里联系,试探联手开发波斯石油的可能性。
德米特里充分展示俄罗斯大公的傲慢,对洛克菲勒的示好置之不理。
俄罗斯想开发波斯石油,用得着和美国人联手?
美国第一口具备商业价值的油井,直到1859年才出现,洛克菲勒是在1863年涉足石油行业,1870年成立标准石油。
俄罗斯早在1834年就成立了第一座石油蒸馏厂,比美国人至少早了25年。
和洛克菲勒一样,所有和波斯政府主动联系的英国企业,在考察了波斯的具体情况后,纷纷知难而退。
波斯政府对于石油开采持开放态度,谁想来谈合作,都来者不拒。
有英波石油公司的遭遇在前,任谁想开采波斯石油,都要考虑能不能应对波斯的恶劣环境。
波斯政府承认,限于自身实力弱小,无法保证油田安全。
也有人联系英国政府,希望英国政府以国家名义开发波斯石油。
这同样无法解决安全问题,因为受《英俄圣彼得堡条约》限制,英国无法在波斯驻军。
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,明明英国对于石油的需求越来越高,波斯也有石油,英国却不得不忍受来自俄罗斯和美国的高价石油。
正常情况下,俄罗斯应该闷声发大财才对。
可是最近这段时间,欧洲却有人将波斯的治安恶化,归咎为美国人的暗中策划。
想想也很合理。
如果欧洲石油自给自足,那么对美国石油的依赖就将大大减少,所以洛克菲勒完全有理由打击英波石油公司。
结合洛克菲勒想和俄罗斯合作,却被俄罗斯的德米特里大公拒绝,美国人的阴险呼之欲出。
就在一个月前,汉志国王侯赛因·阿里突然宣布,不会为在汉志境内探险的冒险者提供保护。
这给在世界各地横行无忌的冒险家们,劈头盖脸浇了一盆冷水。
石油这种东西,和地质学结合极为紧密,很多欧洲地质学家针对波斯湾沿岸的地质,认为波斯湾周边存在着大量石油。www.biqubao.com
达西斯就是基于这一理论,在波斯找到了油田,继而创办英波石油公司。
英波石油公司的倒闭,不仅没有为冒险家们敲响警钟,反而做出了最佳示范,让无数冒险家跃跃欲试。
只要能找到石油,即便自己不开发,将油田的位置卖给大公司,也能获得一大笔利润。
侯赛因·阿里的警告,不在于能否为探险家提供保护,而是汉志王国在发布这个声明之后,再有冒险家进入汉志,就将面对汉志人无穷无尽的追杀。
都不用追杀。
只需向导将冒险家引入沙漠,冒险家就等着渴死饿死吧。
5月底,菲利克斯接到来自伦敦的电报,英国政府希望和尤苏波夫家族共同开发波斯境内的石油。
菲利克斯接到这个电报的时候,正和乔治一起观看飞行鱼雷实验。
为乔治和菲利克斯演示飞行鱼雷的,是德国人乔治·威廉·冯·西门子。
乔治·西门子是西门子公司主席卡尔·西门子的侄子,他在1914年开始了对飞行鱼雷的研究。
飞行鱼雷是一种可以远程操控,并能够以滑翔方式飞行的遥控武器。
1918年,乔治·西门子研发的飞行鱼雷,最远可操纵距离已经达到4公里。
就在乔治·西门子想向威廉二世推荐他的研究成果的时候,德国战败灭亡,研究中断。
西伯利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签订协议后,亚历山大从德国人提供的资料库中选中飞行鱼雷进行资助,并从阿穆尔寻找相关技术人员前往德国西门子,和乔治·西门子联合研发。
“我们现在的遥控鱼雷,最远可操纵距离已经达到6公里,并成功于半个月前,通过了海军部的验收。”
亚历山大很高兴,遥控鱼雷将有效提高鱼雷的命中率。
华盛顿海军会议之规定了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吨位,针对潜艇,并没有达成一致。
英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,在华盛顿海军会议中要求各国停止对潜艇的研究,限制潜艇发展。
都不用彼得出头,法国首先表示反对。
法国人造潜艇倒也不是威胁皇家海军,而是研究地中海的海底植物。
这是法国代表的原话。
“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建造更多战列舰呢?”
菲利克斯需要的,是海军带来的威慑力。
潜艇这玩意儿躲在水面下,数量再多,战斗力再强大,对手也不知道。
战列舰的意义除了作战之外,更多体现在威慑力上。
现在提起英国,人们第一个想起的就是皇家海军。
如果某一天,皇家海军失去威慑力,那将是大英帝国的末日。
乔治想的不是战列舰,而是火箭炮。
世界大战中,俄罗斯火箭炮发挥了巨大作用,有效弥补了俄罗斯炮兵火力不足的窘境。
德国乔治研究的鱼雷虽然号称是飞行鱼雷,实际上还不能真正的飞行,只能在水中遥控。
俄罗斯已经拥有相对比较成熟的火箭炮技术。
如果将俄罗斯的火箭炮技术,和西门子的遥控技术结合起来,V2火箭能否提前面世?
乔治很好奇。
如果V2火箭能提前面世,那么战争又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,英国人引以为傲的皇家海军也将不复以往,威慑力大打折扣。
英国之所以重点发展海军忽视陆军,关键在于英吉利海峡。
只要皇家海军保证优势地位,就没有欧洲国家可以对英国本土构成真正的威胁。
飞艇和飞机都已经在世界大战中得到应用,皇家海军的威慑力已经动摇。
飞艇和飞机毕竟得飞过英吉利海峡,才能进入英国本土上空。
火箭可以轻松穿过英吉利海峡,对英国本土发动攻击。
乔治将自己的构想告诉卡尔波夫,让卡尔波夫组织团队进行研究。
这个研究就不需要和德国人进行合作了。
也不是不行。
合作还是要合作的,不过卡尔波夫要成立两套班子,一套阵容和德国人进行合作,一套阵容单独研究,博采众长才是王道。
虽然飞行鱼雷名不副实,给俄军带来的提升有限。
飞行鱼雷的出现还是提醒乔治,应该加大对德国科技的重视力度。
三月,初春。
看最新章节内容下载爱阅小说app,最新章节内容已在爱阅小说app,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。南凰洲东部,一隅。
阴霾的天空,一片灰黑,透着沉重的压抑,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,墨浸了苍穹,晕染出云层。
云层叠嶂,彼此交融,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,伴随着隆隆的雷声。
好似神灵低吼,在人间回荡。
请下载爱阅小说app,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。血色的雨水,带着悲凉,落下凡尘。
大地朦胧,有一座废墟的城池,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,毫无生气。
城内断壁残垣,万物枯败,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,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、碎肉,仿佛破碎的秋叶,无声凋零。
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,如今一片萧瑟。
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,此刻再无喧闹。
只剩下与碎肉、尘土、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,分不出彼此,触目惊心。
不远,一辆残缺的马车,深陷在泥泞中,满是哀落,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,挂在上面,随风飘摇。
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,充满了阴森诡异。
浑浊的双瞳,似乎残留一些怨念,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。
那里,趴着一道身影。
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,衣着残破,满是污垢,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。
少年眯着眼睛,一动不动,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,袭遍全身,渐渐带走他的体温。
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,他眼睛也不眨一下,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。
顺着他目光望去,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,一只枯瘦的秃鹫,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,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。
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,半点风吹草动,它就会瞬间腾空。
下载爱阅小说app,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。而少年如猎人一样,耐心的等待机会。
良久之后,机会到来,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,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。
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,请下载爱阅小说app,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。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,已经爱阅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。
为您提供大神鲇鱼头的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最快更新
第744章 博采众长免费阅读.https://www.biqubao7.com